防溺水安全常识(一)
一、游泳安全要点
1.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饮酒不宜游泳;不可单独游泳;
2.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3.要在有救生员及合格场所游泳,下水前先做暖身运动,下水的装备要带全,一定要带泳镜;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地方游泳;
4.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身体不适或虚弱,不宜游泳。
5.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下水前先淋洗四肢,再进入水中;
6.游泳时禁止与同伴过分开玩笑,不要随兴下水,以免发生意外。
7.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眼疾、心脏病、癫痫病等不要游泳。
二、游泳时身体不适怎么办
游泳时身体突然不适,游泳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
1.游泳时,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游泳时,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游泳时,若是大腿抽筋,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4.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按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饮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
三、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
耳内进水后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是:
1.单足跳跃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
2.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
3.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由于游泳池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或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如不洁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几种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耵聍阻塞、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如果耳内进水后出现以上症状,应暂时停止游泳,并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